公司新闻
行业资讯
媒体报道

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 > 粮食增产不能以牺牲耕地为代价

粮食增产不能以牺牲耕地为代价

来源:本站 时间:2014/5/6 17:07:16    浏览数:4092
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已经连续九年超过1万亿斤。但是九连增背后的代价是什么?是高强度的掠夺式生产经营和长期巨量的化肥投入,是由此导致的土壤板结退化、中低产田大量产生、水体污染进一步加剧等一系列生态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。”全国人大代表,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…

 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已经连续九年超过1万亿斤。但是九连增背后的代价是什么?是高强度的掠夺式生产经营和长期巨量的化肥投入,是由此导致的土壤板结退化、中低产田大量产生、水体污染进一步加剧等一系列生态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。”全国人大代表,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院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,在本次“两会”上,他将向新一届政府呼吁,重视提高耕地质量,增加土壤输入,这是保证我们国家粮食安全的大问题。   

       这位我国著名的北方超级稻研究首席科学家,是两届全国人大代表,2008年全国两会上,他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建议《盛世粮食危言——2008年我国粮食生产堪忧》,科技日报当时曾以《陈温福代表呼吁:防止谷贱伤农》为题进行了报道。这份建议立即得到温家宝总理的批示,会后国家财政部、发改委等部门迅速出台了“敞开收购农民余粮、平抑化肥价格、提高粮补”等措施,使千万农民获益。   

       今年上会,陈温福代表依然关注粮食安全问题。他分析说,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,包括强制推行耕地的“占补平衡”。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:大片良田被置换为劣地,面积平衡了,耕地质量却在下降。从农业系统内部来看,由于我国粮食安全压力大,耕地无法得到休闲,加之粗放的经营方式以及化学肥料的长期大量投入,过去的良田沃土,现在也开始退化,有机质含量降低,地力明显下降,并带来水体富营养化等明显的农业次生污染。旧的中低产田尚未改造,新的中低产田又大量涌现。资料表明,到2009年,我国中低产田比例已经上升到了耕地总面积的70%。   

       陈温福代表指出,一方面是耕地因得不到科学合理的物质投入而造成质量不断下降,另一方面,大量可用于培肥土壤的农业资源被浪费。据不完全统计,我国年产农林业废弃物(生物质)约14亿吨,其中仅玉米、水稻、小麦等大宗作物的秸秆产量就达到6.5亿吨。并且随着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增加,这一数字还将进一步提高。然而,我国农作物秸秆数量虽然庞大,但却越来越难以返还给农田。据有关数据统计,目前我国秸秆还田量不足20%,而被烧掉或废弃的资源量却超过50%。换言之,我们向耕地“取之者多,而予之者少”!这是导致土壤贫瘠化加速和严重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。   

       因此,陈温福代表认为,如何将秸秆等“废弃”生物质资源返还给农田,增加土壤输入,强化农田物质与能量的循环,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。他就此开出“处方”:一是国家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强化秸秆直接还田;二是大力发展生物炭技术,实现秸秆炭化还田。后者是适应我国农业“低碳、循环、可持续”发展内在需求的有效途径之一。生物炭施入农田,可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,增加作物产量,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;应用于生态与环境领域,可实现固碳减排,是一种有效的“农业碳汇”技术;与农、林业相结合,可解决生物质分解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;进一步加工成活性炭,可用于重金属污染吸附等。   

        这位种子专家最后说,保障国家粮食安全,大家把注意力放在种子上、耕地数量上,但不能因此而忽视了耕地的质量,粮食增产不能以牺牲耕地的可持续生产能力为代价。